披薩是我自小愛吃的食物
小時候旅居馬來西亞
每週六都要去 pizza hut 報到
同時
披薩也是忍者龜
相當熱愛的食物
披薩牽引著我一生各階段的回憶
道別午後巧遇的一群朋友
來到地址很熟悉的這間店
原來就在我 2015 年常辦活動的 live bar 隔壁
覺得懷念
Big Boyz Pizza 外觀非常顯眼
很好辨識
很美系的配色
外送箱有點可愛
講 18 吋實在不知道有多大
門口有個貼心的比例尺
連 iPhone 都出現了
師傅師承正宗美國披薩大師
空間蠻寬敞
座位安排很適合家庭聚餐、同學會之類
嘖嘖
想喝
自帶酒的話是酌收開瓶費
在送餐口偷拍師傅認真的做披薩
師傅說
沒關係
進來拍
但不要噴口水
深盤子披薩
製作需一小時
想吃深盤的話要提早跟店家預定
看師傅切著厚度目測 5 cm 的深盤
相當痛快
原來是在做外帶客人的披薩
輪到我們的 18 吋重磅披薩
麵皮有撐起到 18 吋很需要技巧
我想起我自己做塔皮的悲慘經驗(搖頭)
是漩渦啊啊啊啊
Cheeeeeeeeeeeeeeeeese
看著師傅做披薩實在蠻療癒的
同時也好餓
撒上適量番茄、蘑菇與洋蔥
師傅問
辣椒要加多少
辣膽不大的我要求了少量就好
但後來我才明白
師傅希望多加一些是有理的
加入香腸
這時我還不知道這東西厲害之處
加入
培根
Pepperoni
果決的
唰~
然後滑進烤箱
深盤已經上桌一陣子了
拿店裡的名片
當比例尺
厚度約莫是 5.5 cm
深盤披薩直徑不長
但
千萬
不能
小
看
它
這絕對
不是一個人能吃完的份量
咬下第一口我就知道
這飽足感
這一塊吃下去我應該沒辦法吃其他披薩
起司之間設計了厚厚一層火腿肉夾層
上下兩層起司咬起來口感有些許差異
想必是使用了兩種以上的起司
後來問師傅
得到的答案是三種起司
表層厚厚的番茄醬
入口先將打醒了味蕾
接著再讓起司們連環攻擊
回過神來整塊吃完了…
btw 餅皮要趁熱吃
花枝圈實在不俗
但必須留點胃給還沒來的披薩
不然絕對是整盤會被我掃掉
(不行啊你的小腹!!)
起司條
這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輕
一條下肚需要跑一小時
但他們偏偏又是如此的誘人
俗話說的好
要知道一個披薩師傅的功力
就先點一片瑪格麗特
經典中的經典
12 吋的瑪格麗特
沒有花招
只有赤裸的對決
像是角鬥士卸下一切裝甲被丟到競技場
像是商務戰士丟掉了名片還剩下什麼
對
就是瑪格麗特!
餅皮
番茄醬
起司
羅勒
橄欖油
烤箱
清淡中帶點濃郁
是羅勒
可以專心咀嚼著跟麗特的時光
很簡單
像童年
小時候吃著披薩那最單純的快樂
It’s simple joy
各種紛紛擾擾
在一片瑪格麗特面前
都將化為快樂
砰!
這大傢伙強勢上桌
打亂了沈浸在兒時吃餅回憶的公子
這 18 吋的大傢伙
除了塊頭大
香氣也籠蓋了半個店家
我一向不喜歡氣焰強的傢伙
來場正面對決吧
用料很誇張的披薩
像是全副武裝騎著戰馬準備出征的騎士
身上每個裝備都大有來頭
但沒過招前無法知其作用
於是選擇謹慎以對
一路吃到中間
突然有種味道佔據了我的味覺處理器
直接超載
! ?
浮誇的裝甲下藏著殺招
身體來不及做出反應
味覺已經被不知名香料綁架
一問之下
原來香腸裡加了茴香
俗稱小八角
比一粒米還小
但一旦要上就會瞬間炸開
一路再往下吃
突然
滿載的味覺處理器
重新開始運作了
是
救贖的辣椒
原來
師傅一開始問我要加多少辣椒
就像是問我跑馬拉松需要多少補給一樣
而我也可以繼續品味其他佐料融合的味道
餅皮
咬到第 30 下
清新的香氣四溢
這是法國麵粉做的嗎
師傅說
我用了老麵
是台灣麵粉
18 吋不是年輕麵可以駕馭
必須要用經驗老道的麵皮
將同一種麵粉
巧妙運用在不同的場合
像是坐鎮本陣的軍師
調度得宜
尊重傳統
喝個可樂配披薩
沒想到連可樂種類也暗藏玄機
吃披薩需要可樂重啟味覺 (但我越喝越飽阿)
而氣泡的衝擊是必要的
其中鋁罐是最理想的容器
玻璃瓶則是最美觀
原本單純簡單的義大利披薩
餅皮裹醬配起司
到了經濟起飛中的美國
則加入了各式各樣的佐料
Big Boyz 口味美式
老外來吃過都會再訪
說明了道地披薩傳奇
美式披薩是很有趣的體驗
而我心裏還住著窯烤披薩
最新菜單請參考官方粉絲頁資訊
〈Big Boyz Pizza〉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56巷38號
南京復興 5 號步行 7 分鐘
週一公休
週二~週日
11:30 – 14:00
17:30 – 20:30 (週五週六 ~21:30)
哇嗚~~~是比薩!!!!
讚讚